怎样看待“十大金曲”悄无声息“十大热歌”却一石激起千层浪?
因为一份“年度十大热歌”榜单,网上又掀起一场论战。在上周日落幕的第三届TMEA腾讯音乐娱乐盛典上,《云与海》《白月光与朱砂痣》《浪子闲话》《醒不来的梦》《踏山河》《千千万万》《沦陷》《可可托海的牧羊人》《清空》《执迷不悟》十首歌曲被评为“年度十大热歌”。
十首歌曲均是“网络神曲”,有音乐博主因此感叹“华语乐坛要完犊子了”,也有网友表示看歌单一脸懵圈,听旋律才想起是刷短视频时经常会听到的配乐,“那确实挺热的”。但大部分业内人士则没有那么悲观。记者就此采访到乐评人邮差和音乐人吴欢,听听他们如何分析这个问题。
现象
“十大热歌”引发热议
“十大金曲”悄无声息
本届TMEA音乐盛典共评出20首年度歌曲,包括“年度十大热歌”和“年度十大金曲”。后者看起来就“正常”很多:蔡徐坤《感受她》、摩登兄弟刘宇宁《天问》、莫文蔚《这世界那么多人》、R3hab/蔡依林《Stars Align》、时代少年团《要你管》、吴青峰《如果声音不记得》、徐佳莹《不舍》、薛之谦/郭聪明《耗尽》、周深《和光同尘》、赵英俊《送你一朵小红花》。无论是“实力派”还是“流量派”,这些歌手均被视为艺人,活跃在主流视野中。
在乐评人邮差看来,将“热歌”和“金曲”分开评选是一种折中的做法。2019年首届TMEA音乐盛典仅设有“年度十大金曲”奖项,当年的评选结果颇为尴尬:仅有由胡夏和郁可唯演唱的《知否知否》是传统流行音乐工业的产物,其他如《等下一个他》《往后余生》等九首歌曲均是网络歌曲。因此,TMEA音乐盛典从第二届开始分设“年度十大热歌”和“年度十大金曲”两个奖项,虽然TMEA没有公布评选标准,但两份榜单可以看出明显区别:“十大热歌”以播放量、热度为导向,“十大金曲”则明显偏向传统流行音乐工业。通过分设榜单,TMEA试图同时兼顾各方口味。
但是,为何今年“十大金曲”悄无声息,“十大热歌”却一石激起千层浪?一方面,今年的“十大金曲”不够热:回顾第二届的“十大金曲”榜单,有凭借综艺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而出圈的《无价之姐》、有爆款剧《想见你》的主题曲《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》、更有周杰伦的《说好不哭》、蔡徐坤的《情人》、李荣浩的《麻雀》……对比起来,今年的“十大金曲”就显得弱势了不少。另一方面,网友对“十大热歌”的口诛笔伐,同样也反映出一种“苦流量久矣”的集体情绪。邮差认为:“网络神曲占据了我们的生活,在今年的确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。同时,一些音乐博主抓住‘十大热歌’这个热点做文章,经过他们的发酵后,引发了更大范围的讨论。”
在邮差看来,TMEA所评选出的年度榜单并不能代表华语乐坛:在版权分属的背景下,TMEA其实相当于腾讯音乐集团的年会,“比如,今年万能青年旅店的新专辑卖得很火,但TMEA当然不会给他们颁奖,因为他们是网易云音乐独家的”。
分析
市场进一步分化
“热歌”受众成主流
此次年度十大热歌的争议,其实指向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:谁来定义一首歌好不好?不少评论都痛心疾首于华语乐坛的“堕落”:“比流量明星占据榜单还糟糕”“抄袭、土味、伪古风、低质量翻唱、裁缝”……
“流行音乐的用户存在‘沉默的大多数’,他们会听歌,但不会在网上发声。”邮差分析,“其实从业内的角度来看,‘十大热歌’才是主流。比如《可可托海的牧羊人》,真的是亲朋好友、三姑六婆都在听,这些‘热歌’的受众是客观存在的。”而不同受众之间的隔阂并非今天才有:从《老鼠爱大米》《2002年的第一场雪》等首批网络歌曲到凤凰传奇的《最炫民族风》《月亮之上》等“广场舞神曲”,这些以草根为标签的歌曲和歌手都曾引起巨大的争议。但当听这些歌的人成为了网络的主流用户,事情便有了变化——以凤凰传奇为例,他们近年来活跃在各大音乐综艺上,翻唱的《海底》在B站获得超过2700万次的播放量,其表现得到了不少网友的称赞。
在不同的情境下,如今的华语乐坛有着截然相反的两种面貌:有人说华语乐坛百花齐放,有更多音乐人愿意尝试不同的曲风,拓宽华语音乐的边界;也有人说“洗脑神曲”的声量越来越大,劣币正在驱逐良币。是什么造成了“金曲”和“热歌”的割裂?邮差分析,这得归结于市场的分化。在音乐平台上存在着两个世界:一个是走下沉路线的“热歌”,点击量高、基本盘大,为音乐平台贡献了可观的日活数据;另一个世界则由当红艺人和歌手组成,他们采用更专业化的方式做音乐、发专辑,当中不少歌曲都要收费。免费和收费成为一道明显的分水岭,“当红歌手做音乐已经不太需要顾及市场,因为粉丝买单的能力已经非常强。像蔡徐坤等年轻一代的歌手,他们做歌其实已经非常自我。而大部分听歌的人,其实是不愿意花钱的。这就导致一个现象:一个明星红不红,与他们的音乐听的人多不多,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。”
大数据造就“热歌”
算法有利也有弊
TMEA评选出来的“年度十大热歌”以播放量和热度为导向,其中《云与海》《执迷不悟》《沦陷》《清空》《白月光与朱砂痣》等歌曲均是酷狗音乐“星曜计划”的力推歌曲。跟许多音乐人扶持计划不同,星曜计划的目标非常明确——孵化爆款。该计划的代表作就是那首红遍大江南北的《少年》:被系统选中之后,酷狗音乐花了大力气推广这首歌,尤其注重与短视频的合作:这首歌被应用在各种各样的短视频中充当背景音乐,不仅有手势舞、翻唱等创意视频,连新华社、人民日报、共青团中央等主流媒体也用这首歌为短视频配乐,这首歌因此顺利出圈。
作为一名音乐制作人,广州本土音乐人吴欢并不认为此次的“年度十大热歌”真如舆论所说的那么粗制滥造:“据我所知,这些热歌的制作还挺不错的,包括选择谁唱、歌曲的曲风、编曲的风格都有讲究,并非前几年那样,随便上传一首demo歌曲就能红。只是说这些歌曲是奔着火、流行去的,所以做成了现在的样子。”而邮差也认为,爆款歌曲的制作已经接近流水线工作,一些音乐公司已经掌握了“爆款密码”:“这次的十大热歌中,有好几首歌都来自同一个公司,说明他们已经摸准了套路。”
吴欢也是参与星曜计划的音乐人之一。他认为,这个计划弥补了许多音乐人的短板:“很多音乐人在宣发推广这一块是挺薄弱的,现在有专门的团队去做这件事,其实对音乐人来说还是挺好的。”在吴欢看来,短视频对流行音乐的影响无可避免:“就像当年的彩铃,现在的歌要靠短视频带火。大家总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让更多人知道,短视频那么火,我们肯定希望借此让作品传播出去。”他坦承短视频强调15秒洗脑旋律的确会影响歌曲的完整性,但短视频也能让更多原创音乐人冒头:“要做出好歌,一方面要靠音乐人自身修养的提高,另一方面也需要平台方、制定政策的部门起到把控、监督的作用。”(胡广欣)
相关阅读
-
今日必看